获嘉县人民政府关于 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
发布时间:2024-08-15
一、2023年度国有资产总体情况
(一)企业国有资产(不含金融企业)
2023年,河南同盟国资集团有限公司、获嘉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获嘉县同盟物资服务中心、获嘉县嘉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四家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0634.84万元,同比增长17.55%;负债总额262773.47万元,同比增长26.37%;所有者权益合计107861.37万元,同比增长0.47%;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107861.37万元,同比增长0.47%;资产负债率70.90%,同比增长7.51%。
(二)金融企业国有资产
2023年,获嘉县同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资产总额4263.35万元,同比下降0.03%;负债总额268.46万元,同比下降0.20%;所有者权益3994.89万元,同比下降0.03%;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942.33万元,同比下降0.03%;资产负债率6.30%,同比下降0.16%。
(三)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
1.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
截至2023年底,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45760.07万元,较上年增长19.69%;负债总额123207.61万元,较上年下降5.18%;净资产322552.46万元,较上年增长33.01%。
按资产构成看,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127571.70万元,固定资产139890.50万元;在建工程83071.32万元;长期投资182.90万元,无形资产5474.38万元,公共基础设施89559.26万元,政府储备物资4.32万元;其他资产5.69万元。
2.市政、农业、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国有资产
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。住建部门2023年投资310.76万元,实施东北区域6号路道路工程;投资395.79万元实施了崇兴巷北段(崇兴寺南-和平路)道路工程;投资2810.19万元,完成中山路、文圣路、晴日公园停车场项目(新增停车位320个)及九支排滨河公园主体建设。
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。获嘉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.02亿元(2023年已完成投资2.31亿元),涉及11个乡镇163个行政村。建设内容为:灌溉设备工程、机井及机井配套工程、田间道路工程、地埋管(线)工程、地力提升工程、林网工程、中原农谷(获嘉)数智中心等。
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水利部门2023年投入资金512.75万元,完成了2022年度中央水利救灾资金(抗旱)项目、大沙河黄堤镇东段薄弱堤防加固工程、位庄乡节制闸度汛抢险项目、七支排生态引水工程等7个项目建设;投资163万元对6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维修养护,受益人口7万人,农村供水“四化”工作进展顺利。
(四)国有自然资源资产
“三区三线”划定我县稳定耕地46.52万亩,耕地保有量为46.13万亩;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43.65万亩,占耕地保护目标的94.62%,占稳定耕地的93.83%。
2023年购买异地占补平衡指标582.24亩,我县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共20个批次,占用耕地1038.07亩,已全部在自然资源部“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监管系统”中予以挂钩核销。
全县水资源总量8014万立方米,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811万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量4974万立方米,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1771万立方米。2023年全县用水总量18626万立方米,其中,农业用水14331万立方米;工业用水835万立方米;生活用水1640万立方米;城乡环境用水1820万立方米。
(五)粮食、战略和救灾物资储备
截至2023年底,我县县级储备小麦5500吨;足额配备储备冲锋舟、发电机、救生衣、编织袋等防汛应急物资90类、共计50余万件,确保应急时刻备得足、调得出、用得上。
二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
(一)国有企业(不含金融企业)国有资产
一是在深化改革中突出国企党的建设,将清廉国企建设作为工作载体,不断完善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,出台了《获嘉县清廉企业创建行动工作方案》(获财联发〔2023〕1号),努力打造与清廉获嘉目标相匹配、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清廉企业。
二是在深化改革中促进企业多元发展。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,与豫资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公司,在土地规模经营中探索出有效路径,流转土地800亩,收效较好;与市国资集团成立合资公司,就楼村精细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服务进行合作;坚持向特许经营要效益,推动交通、医疗、教育要素融合,优化平台资产结构和经营收入。
(二)金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
我县地方国有金融企业1家,行业分布单一,面向全县中小企业专业从事信用担保服务。财政部门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,加强国有资产监管,对每笔担保代偿资金进行保后跟踪检查,力争将企业担保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。
(三)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
一是建立内控机制,完善制度保障。督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资产管理内控制度。要求各单位在省、市新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文件规定的基础上,认真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办法,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制度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。
二是创新管理模式,提高资产效能。2023年全县112个一级预算单位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模块业务,将资产管理与预算一体化有效结合起来,实现预算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相融合,随时反应资产实际情况,提高资产使用效率,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。
三是规范资产处置,有效盘活闲置存量资产。在全县开展行政事业性资产领域专项整治工作,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的有关规定,严格执行“收支两条线”管理制度,处置收益及时上缴财政专户。2023年出台了《获嘉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常态化盘活工作方案》(获财资〔2023〕2号),建立了国有资产常态化统筹盘活机制。2023年处置盘活收入1398.68余万元;出租盘活资产收入22万元;调剂盘活资产888.53万元。
(四)自然资源国有资产
一是科学编制各类规划,强化规划引领作用。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,已报送至省自然资源厅和省规委会成员单位,正在根据审查反馈意见及时完善规划初步成果;全县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(2021-2035)编制已经过专家评审,正在等待审批;实用性或通则式村庄规划已实现应编尽编,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修编。
二是严实耕地保护,强化责任刚性。完成11个乡镇耕地保用量、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分解,县、乡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,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。
三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,高质量、高效率完成要素保障土地供应任务。组织召开县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两次,成交29宗土地,面积1339亩,总成交价为3.27亿元。
四是保障全县森林安全,大力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及森林城市建设。构建了县、乡、村三级林长体系。2023年全县共完成绿化10337.8亩,其中农田林网9359.8亩,乡村绿化978亩。完成森林乡村建设18个、花园式庭院创建27个,农村庭院绿化示范户建设444个,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标准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虽然我们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也存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够完善、资产使用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。部分预算单位日常管理还不够严格,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,人员更换较为频繁,职责落实不到位、资产盘点不及时、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情况,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措施
(一)稳妥有序,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
一是适应新征程新形势要求,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实施布局优化、监管提升、招才引智、改革转型工作,增强国有企业活力、创造力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。二是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。积极整合政府优势资源,做强做大河南同盟国资集团。通过无偿划拨、股权划转等方式,将国有有形、无形资产最大限度整合,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的集中度,实现统一管理、高效经营,助推县域经济有力发展。
(二)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
一是完善制度建设,强化国有资产日常管理。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,明确财政部门、主管部门和资产占有使用单位的职责。实施动态管理,合理配备并高效使用,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。
二是全面摸清家底,促进国有资产盘活利用。扎实做好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,因地制宜探索盘活路径,运用市场化手段,充分调动经营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盘活存量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努力激活土地、房产等存量资源,导入更多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动能。推动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有机结合,切实提高盘活工作的整体质效,确保盘出真收益、好效果,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。
(三)强化规划引领作用,推进国有土地管理工作
一是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。加强组织领导,落实工作责任,严格落实“三线三区”规划成果,确保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规划审批。二是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巡查,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机制。三是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,全面提质升级我县绿化水平。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,推进城市和乡村绿化,持续开展“花园式庭院”创建工作。